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关键字: 栏  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人物风采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版报道:一名法官的152天《底线》剧组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08 22:00:03 打印 字号: | |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带着组织的信任,跟着两位资深法官开始了152天的《底线》剧组生活,从前期筹备、正式开机拍摄到杀青,全程跟组协拍。我在剧组的主要工作包括参与剧本的审读和修改、提供剧情法律咨询和现场指导、配合剧组服化道的制作和指导等。

《底线》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剧,它需要真实和专业。在刘国彤导演的带领指导下,整个剧组对待《底线》的态度非常明确——专业、严谨、真诚、烟火气。从去年12月至今年春节期间,所有主创团队陆陆续续去法院体验生活,和法官深入交流,对法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在整个拍摄期间他们又都自觉地沿袭了法院人的严谨细致及对公平正义的尊崇信仰。

摄影和灯光老师,用专业的手法表现了不同案件中法院人和当事人之间的进退攻防、法院人之间的友爱互助、法官内心的喜怒哀乐。有一场戏我印象特别深刻,方远从调解室回来,右手接电话做调解,走到办公室门口用左手“划”一下去向牌,绕办公室一圈,边招呼周亦安去看宋雨霏的庭审直播,边走进隔壁王秀芳办公室布置工作,法官忙碌的身影跃于镜前,看剧时整个过程似行云流水,但为了追求无痕迹、不需剪裁效果,幕后摄影指导硬是手持着40斤的摄影器材“如影2”,跟着演员一口气反复跟跑了六七趟,直到镜头、灯光、人像达到极致真实,彼时,在披棉袄的温度下,他穿着短袖大汗淋漓,令人动容。

服化道组,同样是促成这部剧非常真实的重要一环。法院人习以为常的工作场景其实内含“大文章”,所以在驻组指导的过程中,我们都很“较真”,而这个“较真”的习惯是法院人应有的。棚内搭建的星城区法院所有场景,都是尽可能百分之百还愿真实法院的样貌,一本卷宗、一句标语,一个门牌、甚至一面锦旗、一个楼层索引都是经过精雕细琢后的专业成品,是真书、是真法庭、是真调解室、是真庭审内外。剧中调解室走廊有一面浮雕墙,主题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为求专业权威,我请教了研究法律思想史的专家。开机的前一天,3米长的浮雕墙在外包制作成品时出现内容纰漏,美术组连夜整墙更换,没有一点迟疑。剧中百岁老人的洋房案是几年前的旧案,剧中两位演员穿的是当时法官的三粒扣旧式制服,符合法院制服变迁时间线,包括外出戴不戴法徽等等都是细节,一点也不含糊。我有幸客串剧中的一个民事法官,坐在星城法院审判台上的我一度觉得自己真的在上班。

剧中的所有演员,不管是演法院人的,还是演当事人的,都非常认真敬业,情绪非常投入。拍摄现场,代入感很强。由于《底线》涉及的领域确实非常专业,年轻演员们花费了大量心思和时间去了解真实的法院、熟悉法官工作和生活,那些拗口的专业词汇,复杂的审判流程,严谨的工作作风,从陌生、干涩到流畅甚至动情,其专业和真挚令我深受感动。演员们越来越懂书记员、懂法官助理、懂员额法官、懂庭长、懂副院长等角色的不同心态,对他们的行事风格予以精准表达。

剧中有很多被广大观众喜欢的细节,都是演员在创作和表演中捕捉到创作灵感。如剧中靳东饰演的方远法官在剧中的白发、驼背、塑普,王劲松饰演的陈康庭长与方远的闺蜜专称“老狐狸”,张志坚饰演的张伟明副院长训斥二位庭长名场面、“捏捏胳膊”小动作,成毅饰演的周亦安法官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按下调解室遮光帘,蔡文静饰演的叶芯为了快速成长,总带着笔记本把师傅的教诲随听随记录等等。《底线》剧组人员都在用自己的能量去多维度体现法律有尺度、司法有力量、法官有温度。

我在驻组的每一天,都是第一视角第一时间看《底线》,参与越多,理解越深。我认为,这部剧是一部专业性与观赏性俱佳的良心巨作,展现出法院题材影视剧的三个关键点:

一是时代性。司法关系着国法天理人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新期待和新需求。《底线》正是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以当代法官为创作原型,通过40多个鲜活的案例,真实呈现中国基层法院的法官工作和生活状态,多维度展现了中国司法改革成果,体现了中国司法的优势和自信。可以说,每一集剧情都以紧密的现实贴合度充分展示了法治力量,折射了人性深度,回应了当前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二是人民性。人民法官为人民。《底线》选取的大案小案都是扎根人民生活,讲述了老中青三代法院干警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人民群众定分止争、解决“人生难题”的日常,不同年龄、不同角色、不同岗位的法院人面对民生案件时的尺度和温度、处理疑难复杂案件时的冷静和执着、深陷人民群众质疑时的乐观和豁达、规划职业发展时的初心和抱负、卸下法袍走进生活的家长里短等,既有人民法官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和坚守,又有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酸与甜、成长与收获。

三是普法性。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底线》这个剧名,非常有深意。底线就是临界值、红线的意思。剧中的大案小案,案情各有不同,却起到了极好的普法效果,让大家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法律保护什么、制裁什么,用“三线”引领公众形成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法律的底线,就是一经触碰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界限,行为必须要限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法官的底线,就是明辨是非,态度鲜明,保持职业使命感和尊荣感,定分止争、惩恶扬善;社会的底线,就是在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履约尽责。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有幸参与到《底线》幕后工作,为法院题材影视剧创作贡献了一点点力量,倍感荣幸,而这份使命感和荣誉感也将更加激励我,继续保持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勇于担当、不逾底线地投身于人民司法事业中!


作者:蒋珊珊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责任编辑:肖玲 湛若瑜